李群自动化CEO石金博:做“接地气”的高端工业机器人

        推荐语: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应该也必须要有拥有自己核心技术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李群自动化作为本土自主创新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在很多核心技术和指标上已接近甚至超越日本和欧洲的同行。未来一定会成为中国的制造业升级大潮中的一支中坚力量!

——黄明明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

                                            口述:石金博 李群自动化创始人

        李群成立于2011年3月,那一年正好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起始之年。创立李群的时候,我还在香港科技大学读李泽湘老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运动控制领域学者)的博士,当时,实验室里的创业氛围非常浓厚,大家都比较认同经世致用的理念,希望自己所学能够有益于国家发展,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2009年,我们到美国、日本调研他们的工业发展,对比研究中国经济在技术、人力成本、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后得到一个结论:产业升级必然需要大量工业机器人参与其中,未来4到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会出现爆发期。
        当时机器人领域在国内很少有人涉及,市场足够大,而我们又恰好是一个懂机器人有技术的团队,就思考着如何在国内发展机器人行业。
        因此,2011年和另外五个小伙伴,我们在导师的帮助下,在松山湖,以挪威数学家Sophus Lie创立的机器人构型概念为名称,创办了李群。
        受益于一般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几年每年以20-25%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需求国。和我们预测的一样,市场开始兴盛起来。
                                                   转型轻量级机器人的市场探索
        李群成立之初,因为看到国内很多行业对机器人有需求,却无法将国外的机器和国内需求进行对接,应用起来并不顺利,所以我们当时定位,帮助国内企业购买国外产品,加工后应用在新行业的自动化领域中。
        但国外的产品在中国本土行业的运用,特别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国外研发设计的机器人产品,很多功能并不能满足国内企业的特定需求,李群自动化想要加以改造后重新使用,能够发挥的空间并不大。
        2012年,我们与其他生产商合作进行设备生产,但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所研发的产品未引起市场关注,几番折腾,到2012年底,在资金和团队上都出现问题,公司发展陷入困境。 
        恰巧,此时苹果公司正在寻找一个项目的工业机器人合作伙伴,为了生存,我和另一位团队成员,分别负责代码编写和机械设计,每天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次日凌晨两点,经过一个半月,我自己从自学编码到完成20000多行代码编写,终于如期交付样机,赚到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更让我们在公司发展思路上获得新启发。
        在国内,机器人在汽车的总装制造上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但是在其他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厂家受工艺和产品的限制,想要规模化使用机器人还需要一段适应期。广东当地以轻工业为主,中小型企业众多,它们对于小型轻量级的工业机器人有大量需求,但却无法买到真正适合自己、能够解决特定问题的机器人。
        于是,我们从那时起开始产品转型,供应上,进行机器人的自主研发,规避外购产品在使用功能上的种种限制;产品从重型机器人转向功能性、小型轻量级机器人;目标市场上,从生产规模大、人工消耗大的传统企业切入。
        2013年10月10日,我们完成全球首台驱控一体并联机器人的研发,首创了驱控一体化设计,减少外部走线,无外置控制柜,质量轻、体积小,大幅降低空间占用率。
        现在我们的硬件类的产品动作越来越快,基本半年到一年,就可以完成从研发到推出上市。目前有两个品类的产品,都是重量20公斤以下、1米左右臂展的小型机器人,每个品类有不同规格,主要应用于食品,3C电子、日用品等领域,承担分拣、搬运、装配等功能。
        2017年会发布第三个品类。同时,我们也有属于机器人功能性的软件产品,以及机器人开发平台系统层面的软件产品,平台的关键架构已经搭建完成。
        我们希望成为一个提供全套机器人产品的公司,包括硬件和软件。以后客户可以用我们的产品自己开发自动化过程中所需要的产品。
        这个的前提是必须要接触大量的行业应用,解决客户的使用问题,定义不同的产品。机器人看上去结构简单、部件不多,但是如果要做到稳定可靠、性能高,对设计的细节把控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深入理解机器人的使用场景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诉求。
        所以实际上我们采取和一直坚持的商业模式是:一部分业务我们卖产品;另外一部分业务给客户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的前期,对公司来说,会有点耗费时间和人力,但坚持下来,这个过程也是与客户加深理解的过程,随着公司所积累应用的增多,我们的产品功能越来越丰富,用户端的实施能力越来越增,能为后面市场的持续拓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例如,在系统解决方案上,2015年,我们为广州酒家量身定制了全国第一条全机器人的自动化月饼包装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为广州酒家的月饼生产节约了50%的工程占地, 80%的人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月饼生产企业、食品领域同类企业中进行推广复制。
                                     技术创业者要警惕“清高”
        2B的机器人产品,在技术上是一个高门槛的东西,技术好是一个非常好的优势,但一定要让你的技术快速地让别人感受到,那样才是真的好。
        做技术做产品的,觉得只要把技术搞定,只要自己的产品好,大家都应该来用。但在创业初期,与客户沟通,我们总感觉双方说不到一块去,我认为我在很负责任地解决客户的技术难点,但客户觉得我们却一直在问他们问题,没有告诉他们产品究竟能否解决他们的事。
        实际上,客户并不是你,不和你一样天天对着这件产品,他们对你产品的了解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深刻和全面。
        客户的需求就是我把我的问题告诉你,你帮我出解决方案,告诉我要怎么做。相比较而言,他们并不太想听一大堆的问题和原因。
        这其实是机器人研发企业与应用客户之间一种话语方式和话语思维的差别。技术和产品要想让人更快地感受到,需要坦诚、耐心地进行市场教育,而且要用客户能够快速理解的方式进行介绍。
        所以,技术出身的创业者,最需要警惕想当然的“清高“。从关注自身到同时从客户角度出发,这是我个人从学生到创业者获得的一个很大的转变。
        除此之外,在工作内容上,现在更多的会考虑公司的发展路径、战略决策。公司的运营可能当下并不能出结果,比如年初接洽了一个合作项目,我们很快就完成了方案和DEMO,在客户端的发挥也很好,预计二三月份就会有一个1000万少一点的订单,报价、谈价都已经开始。但因为客户公司高层突然变动,所有事情就搁置了。所以更注重全局、更积极地面对不确定性是我担任CEO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创业以来最重要的成长。
        2016年4月28日,我们完成了B轮数千万美元的融资,由赛富基金投资。融资资金主要会用于支持研发投入和市场投入。
        机器人产业在我国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虽然技术上还未达到全面爆发的水平,但在政策支持、资本支持已具备的前提下,无论是对整个产业,还是企业自身,技术积累都会是发展机会。
        研发和市场是公司向前发展的两条腿,要支撑公司的发展,不可能一直花投资人的钱,需要市场来推动技术商业化,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加强市场、销售商务端的人员配备。2016年,李群有200来名员工,其中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有100多人,我们的团队规模每年都在翻倍。

        企业简介:

        李群自动化(Quotient Kinematics Machine)以“成为世界级轻量机器人领军者”为愿景,由拥有世界级机器人技术的归国团队于2011年所创立,并于2016年在深圳成立第一家全资子公司——李群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李群”是由挪威数学家Sophus Lie创立的微分几何中的一个数学概念,也是当今最前沿的用于描述机器人运动及构型设计的数学概念。QKM以“为全球制造企业提供卓越的机器人产品和服务”为使命,始终以极致的技术、卓越的产品、专注的服务打造机器人行业的标杆。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http://www.eeo.com.cn/2017/0113/296263.shtml